六足机器人在太空采矿中迈出开创性一步

太空采矿——从月球、火星和其他外星体中提取矿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吸引人的想象,且源源不断地激发着科幻圈。如今,江苏省的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检验这一想法是否能成为现实。
江苏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由该校机电工程学院的刘新华教授领导,自2024年以来一直在研究一款六足爬行机器人。研究人员在一个特殊的实验室中测试了它的性能,该实验室可以模拟地球附近小行星的沙地地形,并且有一个悬挂系统来复制微重力条件。
该研究团队的副教授华德正透露,这款类似蜘蛛的机器人直径约40厘米,重约30公斤。它使用电力供电,通过电源线连接。
“它并不会进行实际的采矿。相反,它用于验证可以帮助实现外星采矿的技术,”他说,并补充说,这款机器人是该大学开展的一个更广泛项目的一部分,旨在探索太空采矿的可能性。
“我们的机器人的具体任务是展示漫游和挖掘技术。其他部门的研究人员也在这个项目中工作,比如勘探和运输仪器,”华说。
如果未来这样的机器人要在外星体上进行实际的采矿作业,很可能会装备额外的任务载荷,比如机器手臂、传感器和摄像头,并依赖太阳能,他补充说。
“项目的技术演示阶段计划在2026年结束,大学将审查所有参与者工作的结果,以确定接下来的步骤,”他说。
据中国矿业大学介绍,这款机器人的机体由三种先进合金制成:基于铝的碳化硅复合材料、钛合金和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这些材料结合了卓越的强度、柔韧性和稳定性,同时具有形状恢复性的特性,可以在极端应力下提高耐久性。机器人机体上还有可调节的钻孔模块,增强了环境适应性和操作效率。
这款机器人有三条轮式腿和三条带有爪子的腿,能够处理外星环境中的各种挑战。月球重力仅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小行星通常表现出超低重力,钻进它们的表面面临着重大挑战。
“机器人的爪系统是一种阵列型结构,可以增强在微重力环境中的粘附力和抓握能力,”刘新华在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说。它使机器人在收集样品时保持稳固,并根据地形高效移动。
全球范围内,太空资源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是科学家们热议的话题。研究人员已经在包括月球、火星和地球附近小行星在内的天体上发现了丰富的矿藏,提出了提取氦-3的想法,氦-3是月球表面的同位素,可以用于核聚变——一种更清洁的产生核能的方法。
根据中国研究人员的说法,仅20吨氦-3就可以满足中国一年的全部电力需求。